当前位置:  首页诗词李光李光的诗词
李光

李光

[ 宋代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李光的诗词

拙诗奉送厚之权郡还阙

〔宋代〕 李光

天衢未拟纵骅骝,南顾聊宽圣主忧。民颂永传儋耳国,家声夙著虎头州。

簿书脱屣归华贯,翰墨收功入胜流。去去愿将民疾苦,尽摅胸臆副旁求。

八月晦日游东山彦约有诗次韵为谢二首 其一

〔宋代〕 李光

永夜全茎下九天,郊坰风物正凄然。百年宝地空萧瑟,十里青山水接连。

局上笑谈棋易胜,坐中奇险句难联。定回老演应相问,净社何时到白莲。

次韵奉酬当时参议见赠游钟山五诗 其二

〔宋代〕 李光

英谋参上幕,爽气盖群雄。愤世仍忧国,都忘酒盏中。

重过横河宿莫氏南轩

〔宋代〕 李光

扁舟重过海边村,野竹侵阶柳映门。相对小窗宾客散,十年忧患不须论。

跋六无诗卷后

〔宋代〕 李光

六无信笔成,无令浪流传。它时达官知,人人愿南迁。

丁丑岁冬夜发家书二首 其一

〔宋代〕 李光

一别关山隔,相逢未有期。书来知勿药,欢喜偶成诗。

再寄向伯恭

〔宋代〕 李光

南行万里敢辞遥,过尽江西独木桥。已见芗林真面目,依然华发两萧萧。

过丰城

〔宋代〕 李光

匣藏千古秘潜虬,夜吐光芒犯斗牛。欲把精钢付陶冶,散为和气满田畴。

予自暮春与客燕野趣亭俛仰三时始复再至则花木益茂亭亦稍葺矣因思去岁重九之集览物增慨题三小诗 其一

〔宋代〕 李光

经时不到严家馆,千树槟榔一径深。莫把小亭频展拓,恐妨幽步绿苔侵。

二子继韵复赋二首 其二

〔宋代〕 李光

城上胡笳枕上闻,却愁羌笛起孤村。冰容不入丹青手,玉骨那忧瘴雾昏。

悼程伯宇尚书 其一

〔宋代〕 李光

目断佳城户一扃,名山千古返英灵。郡祠空复存图像,朝路无由认履声。

大节已书班氏笔,丰碑应勒退之铭。文章不朽传贤嗣,收拾何劳假六丁。

度黄陂岭

〔宋代〕 李光

肩舆渺渺历崎岖,自笑谋身老更迂。献策但知忧社稷,投荒那敢顾妻孥。

南行已度黄陂岭,北去何愁青草湖。冒雨穿云信奇绝,玆游真岂是良图。

和刘提举游龙井谒清献辨才二像

〔宋代〕 李光

我观二大士,超悟非适今。过去与未来,一一现此心。

缅怀清献公,兹地旧所临。馀爱存甘棠,过者犹敛襟。

平生辨才老,般若缘契深。图像俨如昔,遗迹了可寻。

坐使茨棘场,化为薝卜林。法嗣传衣灯,膏肓存砭箴。

圆颅拥败褐,华发攲半簪。相对了无言,清标映孤岑。

丹青久剥落,感叹成微吟。了知身外身,不坐乔木阴。

真形换缃素,妙句劖青琳。与子成三贤,清风迥萧森。

凛然龙象姿,不受鼯鼠侵。从兹香火社,永为人天钦。

送秦令元发赴吉阳

〔宋代〕 李光

百里威风已震惊,朱幡夹道耸先声。耕桑不扰民归业,香翠无求吏自清。

老去方知五马贵,愁来未觉一杯轻。世情冷暖难开口,怀抱因君得尽倾。

奉和补之至日书怀

〔宋代〕 李光

薄宦伶俜祗自伤,捧卮无复献华堂。暗惊老去苍颜在,谁道阴铺白昼长。

天际云烟成五色,尧阶鸳鹭列千行。悬知冻笔孤吟罢,徙倚南窗揖翠浪。

辛未岁旦用苏子由韵成两诗寄诸子侄 其二

〔宋代〕 李光

频把光阴惜寸分,十年阅尽世中人。衰容暗换图中象,和气潜回海底春。

香袅金炉沉水暖,茶烹石鼎乳泉新。丹元息息添真火,肯使空花翳五轮。

九月二十八日枕上

〔宋代〕 李光

年来心气苦怔忪,永夜长忧百虑攻。赖是床头有清圣,一杯扶到五更钟。

郴士为作暖阁既成是夕雪作喜而成诗

〔宋代〕 李光

暖阁初成荷北邻,欢然一笑欲烘春。香烟苒苒萦纡转,鼻息齁齁出入匀。

睡美忽惊天曈昽,夜寒谁怕脚舒伸。老兵来报雪床厚,准拟明朝共饮醇。

脩仁道中微雨峭寒荒山古道间桃花盛开因偶成小诗

〔宋代〕 李光

古道逢元夕,荒山惨暮烟。桃花虽作意,未是艳阳天。

次韵奉酬当时参议见赠游钟山五诗 其四

〔宋代〕 李光

雅志希三釜,平生擅一丘。归寻赤松约,何必更封留。

首页  12 13 14 15 16 17  尾页